日本人悄悄拆了辆中国神车 有点慌!颠覆性设计
谁是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大赢家? 很多人恐怕都会感到意外。如果看销量,竟然是“宏光Mini EV”。 今年1—11月,宏光Mini EV一共卖了37万辆。 比如,一般电动汽车都会搭载再生制动器,能更好地延长续航里程。但是宏光Mini EV,却没要这个东西,相关的一些电子器件也作了简化。 就这一块,就把成本从6万日元,压缩到1.6万日元。 还比如,宏光Mini EV马达冷却方式不是常用的水冷,而是采用空冷,也能压缩成本。 当然,宏光Mini EV这些做法也有缺点。 比如,续航里程最多也就170公里左右;逆变器的寿命大概在8年、12万公里,相比一般电动车20年、20万公里也要短。 但是,怎么看待这个问题? 只能说,宏光Mini EV更懂市场。 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,这和电动微型汽车的定位有关,它定位就是跑跑短途,你给它搞些高配置,其实是浪费。
日本一家电动汽车网站对宏光Mini EV相关参数的介绍 宏光Mini EV看起来更容易坏。 但是,宏光Mini EV很好地规避了这个问题:它采用整个模块更换的设计,更容易修理。 所以,《日经新闻》归纳道,宏光Mini EV借助“容易损坏,但容易修理”这一精简的设计思路,实现了惊人的低价。 山本真义教授带人拆完,一推算,这辆高配版的宏光Mini EV,成本在48万日元(约合人民币不到2.7万元)。 也就是说,这辆高配版宏光Mini EV一辆的利润大概是3.88-2.7=1.18万元人民币。
插句话,实际上,宏光Mini EV利润可能并没有这么高。 先前有一些专业媒体推算,一辆2.88万的宏光Mini EV,利润只有89块钱! 但也不用担心神车不赚钱。因为,宏光Mini EV是电动车,可以卖“碳排放额度”给其他车厂获利。 当然,中国制造物美价廉,这还不是给日本专家最大的冲击。 拆了宏光Mini EV后,日本专家们发现一个大问题: 全车竟然没有日本制造的零部件。 比如,最值钱的电池,是宁德时代的,马达是宁波双林的,电容器是湖南艾华的。 主要零部件由中国企业垄断。 当然,也有欧美产的。逆变器、充电器等电子零部件,有美国德州仪器(TI)、德国英飞凌科技生产的,但不是专门的车载芯片,而是一般家电用的芯片。 简单来说,这块蛋糕完全没有日本的份儿。
这辆停在名古屋大学的宏光Mini EV,引起了巨大关注 不过,更让日本人感到危机的是,像宏光Mini EV这样的小型纯电动汽车,很可能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一股重要潮流。 像拉脱维亚的汽车厂商Dartz,在今年4月就主动谈合作,把宏光Mini EV增加一些功能,引进到拉脱维亚,计划卖7万人民币左右。 但是,日本的丰田、本田、三菱等汽车巨头却只盯着正规纯电动汽车市场,还无动于衷。 万亿级的大市场,也许真的和日本无缘了。
|